基督教隐士:俄罗斯的“灵性导师” 1—— 圣山 ▎俄罗斯的隐士 ▎第一位灵性导师 ▎小隐修团 ▎圣母进堂小修道院
当圣母抬头看到高踞在海湾上方6000英尺的那座灰色山峰时,她断言,那将会是一座圣山。这座山的名字是阿陀斯山。
基督教隐士:俄罗斯的“灵性导师”—— 圣山 ▎俄罗斯的隐士 ▎第一位灵性导师 ▎小隐修团 ▎圣母进堂小修道院
不要想明白一切——尽你所能接受的程度去
接受就可以,让它们对你起作用。
不是每个安静的人都是谦卑的,但每个谦卑的人
都是安静的。
*
圣山
据说,圣母马利亚晚年为了想见拉撒路一面,动身前往塞普路斯。(拉撒路就是耶稣使之从死里复活的人,相传,他后来加入圣职人员行列,成为了塞普路斯基第图[Kitium]的主教。)但圣母的船却在中途遇到暴风,被吹离了航线,最后靠泊在从马其顿海岸伸入爱琴海的一个半岛的港湾中。当圣母抬头看到高踞在海湾上方6000英尺的那座灰色山峰时,她断言,那将会是一座圣山。
这座山的名字是阿陀斯山。而它所座落的那半岛,希腊文里一直就称为“To Aycov Opos”,即“圣山”。最先住在它上面的,是一些效法沙漠圣父遗风的隐士。最早有关隐士来到阿陀斯山的记载可上溯至公元9世纪,当时的圣彼得(St Peter Athonite)在这里的一个山洞里单独住了35年。自此以后,阿陀斯山就圣名远播,吸引了数以百计的人到它的山坡来过隐居的生活。公元885年,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一世(Basil the Macedonian)把隐士们从附近一间修道院的控制下解放出来,并把阿陀斯山的管治权交给他们。
然而,诚如我们在前面看到过的,神圣是有磁力的。其中一些隐士吸引来了一些弟子,他们在附近的洞穴定居下来,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团体。然后,这些小团体又发展成为修道院,最后取代隐士,成为了半岛上的宗教焦点。尽管如此,隐士并没有在阿陀斯山绝迹,他们仍然不绝如缕,为沙漠圣父的精神作见证。全世界都有受到这些隐士的榜样感召的人,而他们的影响力,最远远达俄罗斯北部的森林雪原。
*
俄罗斯的隐士
俄罗斯对基督教的归信,与其说是被它的教义所吸引,不如说是被它华丽的宗教仪式所迷住。相传,在10世纪末叶,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(Vlad-imir)遣使到世界各地,寻找一种适合他的臣民信奉的宗教。这些使者在日耳曼首先接触到西方的基督教,但却引不起他们的兴趣。稍后,他们又接触了犹太教和伊斯兰教。但这些使者认为,犹太教与俄罗斯人的气质不合,而伊斯兰教禁酒的诚律,又是俄罗斯人所不能接受的。最后,他们选中了东方的基督教,而那是发生在他们参加了一场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礼拜仪式之后。他们这样向弗拉基米尔报告当时的感受:
当时,我们真不知道自己是身处天堂还是人间,因为我们不知道在人间的哪里,还可以看到这样璀璨、美丽的场面。我们无法把它形容给你听。我们只知道,上帝就住在那里的人们中间,而他们所举行的宗教仪式,要让全世界所有地方的宗教仪式都黯然失色。我们迄今无法忘记那美……
就这样,弗拉基米尔信奉了基督教。他娶了拜占庭皇帝的妹妹为妻,又把拜占庭的法律和宗教引入给他的臣民。但拜占庭传统所带给基辅的俄罗斯人的,除去高度繁复和华美的宗教仪式以外,还包括一种崇尚弧独和清贫的苦行文化。
留芳至今的第一位俄罗斯隐士是基辅的圣安东尼(St Antony of Kiev)。基督教传入俄罗斯没多久,他就离开家乡,前往远方学习更多有关这种新信仰的知识。他去了阿陀斯山,在那里接受了剪发礼,并目睹了许多继承沙漠圣父传统的隐士的生活榜样。回国以后,他就住到一个山洞里,以干面包和水维生,把每日的时间用在体力劳动和祷告上。他苦行的美名慢慢传开,许多人纷纷去找他,希望得到他的祝福。他欢迎所有的人,不分贫与富,不分侯爵还是奴隶。人们开始在他四周聚居。他们帮他挖大他的山洞,并挖了一座教堂和一些供其他隐士进住的小山洞。但圣安东尼却需要他的孤独。于是,他悄悄离开了,搬到一座更遥远偏僻的山丘,并在沉默与祈祷中终其余生。他死于1073年。除上述的事项外,我们对他的生平别无所知。他也没有留下任何的教诲。尽管如此,他的榜样,还是激发了后世数以千计的人去追随孤独的召唤。
鞑靼人在13世纪的入侵摧毁了很多俄罗斯的城镇和修道院,导致了新一波的隐士潮的出现。这些隐士在俄语中被称为pustniki,而这个字来自pustyn,意指“沙漠”。他们所隐居的“沙漠”是俄罗斯北方的广表森林,那是一个远离人烟的所在,夏天泥泞处处,而冬天则是冰天冻土。
新一波的俄罗斯隐修苦行风潮发生于14世纪的第二个25年,它在本质上有别于古代俄罗斯的苦行传统。那是一种隐修于“沙漠”中的流漫主义风潮……当时大多数的圣徒,都离开城镇,前往处女森林隐居……这个新的风潮……部分固然是鞑靼人新一波入侵所带来的动荡不安所导致的,但另一方面,它也是出于对埃及和叙利亚的沙漠隐修主义的古典传统的仿效。俄罗斯并没有严格意义下的“沙漠”,但僧侣们仍然能够找到一个让他们远离于人群与文化的所在,那就是北方广大浩瀚的森林,这片森林,就成为了俄罗斯苦行僧的“沙漠”。这些对旷野狂热以赴的先行者比起住在基辅的僧侣,表现出对这个世界和它的命运的更大程度上的脱离……通过把更艰苦的劳动加诸己身,他们把俄罗斯的灵性生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这些沙漠隐士对俄罗斯人的灵性生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。但挺反讽的是,虽然他们离群索居的初衷,是为了远离社会的人群和财富,但到头来,他们却又在森林里创造了人群和财富。这有一个固定的模式。首先是一个有隐居念头的人单独前往森林。他会砍下一些树木,给自己盖一间小屋,然后垦一片地,作为菜园。稍后,受他吸引,一些有心当隐士的人,会来到他的四周住下。他们也会砍一些树木给自己盖房子和开垦一片菜园。然后,农民就会接踵而至,于是到最后,首先来到的那个隐士,往往会变成一家大修道院的院长,掌管着村庄和大片的田产。
*
第一位灵性导师
东正教非常强调宗教仪式的重要性,以之作为维系其传统的纯正性于不坠的方法。东正教的宗教仪式繁多而复杂,其细节都是固定的。它们透过神甫的动作和言语,一次又一次地在信众面前反复搬演,深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,以致于稍有出入或偏离,就会马上被察觉出来。但另一方面,东正教又认为,不通过灵性导师的中介,最深邃的宗教真理是无法传递给个人的。这些灵性导师,都是经历长时期的孤独与祷告生活才能成就出来的。正是拜他们之赐,沙漠圣父的传统才得以传续下来。
任何第一次要爬上一座山的人,都少不了一个已经爬过这座山、知道路径与危险所在的向导。这也是沙漠圣父所扮演的角色。东正教很重视这个传统,所以要求信徒必须经常跟一个灵性导师保持联系,寻求引导。这个灵性导师,在希腊文里称作geron,而在俄语里称作 starets(复数是startsy)。东正教会有这种观念,是因为它认为领受宗教的实质只有通过感染而非讲授,透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而非形式化的指导,才会鲜活地存于人的心中。
灵性导师不是被任命的,而是被识别出来的。想获得这种恩赐的人,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准备,大多数又是通过孤独的苦修。隐士在东正教的土地上相当普遍,他们有住在沙漠的,有住在森林的,也有住在一个村庄或一家修道院附近的。根据东正教的观点,一个僧人的最高召唤是孤独而非共修。叙利亚的圣以撒(St Isaac the Syrian)说过:“基督的教会的荣光展现在孤独者的生活里。”
然而,这种孤独的生活往往不是一种对社会的永远脱离,而只是为重返社会有所积极作为的一个预备阶段。埃及的圣安东尼虽然在沙漠隐居了55年,但当他的朋友破门而入之后,他就重返社会,面对需要寻求他帮助的人。这种隐而复现的模式,为许多东方教会的隐士和俄罗斯的灵性导师所追随。
俄罗斯最著名和最受爱戴的一位灵性导师是拉多涅兹的圣塞吉阿斯(St Sergius of Radonezh)。他在20岁那一年隐居到森林去,过着孤独和祷告的生活。根据传说,他有23年的时间都是以树根和浆果维生。当地的农人发现森林里住着这样一个隐士之后,就定期去拜见他,想从他那里得到忠告。有一些人还仿效他的榜样,留在森林里。渐渐地,他的隐士生活为他带来了名气,而名气则带来了弟子,让他最后成为了圣三一大修道院(lavra of the Trinity)的院长(这修道院是由君土坦丁堡的宗主教所下令建立的)。
虽然塞吉阿斯坐拥财富及名声,但他却小心翼翼,不让僧侣们违背谨守清贫的誓言。他坚持他们不得接受任何的捐献,甚至不允许行乞。他们只能完完全全靠双手的劳动维生。僧人们不允许拥有私产,在他们的僧房里,连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脸盆都没有。因此,他们的人数虽然不断增加,但清贫和苦行的理想并没有因此而打破。就连他们的孤独也是获得保障的:他们住在分隔开来的小屋中,只有工作和用餐时才会聚在一起。
塞吉阿斯的名声传遍了整个俄罗斯,前来寻求他指引的人络绎不绝。他可以说是隐而复现的隐士的一个好例子。除灵性方面的事务以外,他对俄罗斯人民福祉的奔走亦不遗余力。有4场俄罗斯大公之间的内战,就是在他的斡旋下平息的,而季米特里大公(Prince Dimitri)也因为他的激励,得以于1830年在库利科沃(Kulikovo)击退来犯的鞑靼人和蒙古人——这是俄罗斯人和金帐汗国交锋以来的第一次胜利。尽管塞吉阿斯德高望重,但他却拒绝接受任何教职上的晋升。东正教会曾考虑由他继承阿列克塞(Alexis)的莫斯科宗主教之位,但在塞吉阿斯的坚拒下作罢。他在1449年被冊封为圣徒,迄今仍是俄罗斯最伟大的圣人。
塞吉阿斯的榜样激发了好几千人跑到俄罗斯北方的大森林隐居。这片森林,后来被人冠上“北方底比斯”(Northern Thebaid)之名,以便跟沙漠圣父住过的“埃及底比斯”相辉映。当时的俄罗斯人之所以想离开社会,理由跟埃及的沙漠圣父们如出一辙,而他们也刻意要继承沙漠教父苦行、孤独、祷告和透过灵性导师传承真理的传统。他们有些过着彻底的孤独生活,默默无闻以终;有些则慢慢发展成大型的修道院,变得有钱和有影响力。不过,在这两个极端之间,还有一种折衷的方式:小隐修团(skete)。
*
小隐修团
尽管在基督教的历史里,独修的方式要比共修的方式出现得更早①,但在西方的教会,共修制度却后来居上,成为了主流。西方的教会对组织化和范畴化具有极大的热情,并因此发展出不同的修道会和不同的教规。反观东方的教会,却一直对规条主义兴趣寥寥,也从未发展出修道会的组织。这一点,部分是由于东方的教会相信,修道院的制度对僧侣个人的孤独和沉思来说,不但没有帮助,反而是一种障碍。不过,除了单独隐居的修行方式法外,东方的教会又发展出一种称为小隐修团的松散修道团体。小隐修团由一些个别的隐士所构成,他们各住在看得见对方的距离外,但又能三不五时聚在一起,进行集体的礼拜。这种小团体,最先出现在埃及的沙漠,稍后出现于阿陀斯山,最后又从阿陀斯山传入俄罗斯。俄罗斯好几代最有影响力的灵性导师,都是这种小隐修团的成员。圣塞吉阿斯的弟子是最早生活在小隐修团的人之一。其后,俄罗斯最有名的一个小隐修团是如此地声名运播,以致在19世纪的时候,吸引了俄罗斯各阶层的男男女女,奔赴其所在地,寻求住在里面的灵性导师的指引。
① 译者按:共修是指修道院的隐修方式。
*
圣母进堂小修道院
俄罗斯最有名的小隐修团萌芽于“启蒙时代”的黑暗岁月。②一心把俄罗斯西化的彼得大帝为了破坏教会的权威,而废除了莫斯科宗主教的职位,另立一个隶属于沙皇之下的宗教会议,来取代它的地位。彼得大帝的几位继承者——他的遗孀、他的孙子、他的侄女和他的女儿③——沿袭他对宗教漠不关心的态度,继续加强西欧理性主义在俄罗斯生活中的比重。1721年,僧侣被禁止过隐士的生活;1724年,很多修道院被敕令改为生病士兵的收容所;1734年,政府下令,除了丧妻的神甫和退役的士兵外,任何人都不得接受剪发礼。凯萨琳二世主政后(她对基督教的观点深受伏尔秦和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影响),更下令把修道院的院产充公,改由政府发给僧人薪资。当时共953家的修道院中,有568家被关闭,160家完全收入无着。反观由朝廷任命的高级教士,过的却是锦衣肉食的生活。以莫斯科和卡卢加(Kaluga)的总主教安布罗斯(Ambrose)为例,在1771年过世时,留下的财物竟包括——其他不说——252件上等亚麻布衬衫和9副镶金框的眼镜。
灵性生活在18世纪的俄罗斯正处于一个低潮期,俄罗斯的上层阶级完全被法国的知识分子所征服,视宗教不过是乡下人的迷信。
最先恢复灵性导师的权威地位,并激发了俄罗斯最著名的一个小隐修团的建立者是帕西西·威力克夫斯基(Paissi Velichkovsky),他曾经在基辅学院学习,但很快就对那里的拉丁经院主义感到不满,于是,决心要去把真正的东正教精神给找出来。可是几经寻见,他在俄罗斯都找不到一个灵性上的指引者。1764年,他毅然跑到阿陀斯山去,开始过隐居的生活,并着手研究早期教会教父们④的作品。他把《慕善集》(Philokalia)译成了斯拉夫文——那是一本极重要的早期教会文献,收集了教父们一些关于祷告、苦行和神秘主义的见解。后来,帕西西在阿陀斯山建立了一个小隐修团,从事教导弟子的工作。之后,他带着追随者离开阿陀斯山,前往摩尔达维亚(Moldavia)⑤定居下来,从俄罗斯各地都有很多僧人越过边界去拜见他,并深受他的榜样所感召。帕西西的这种影响力,最后在圣母进堂(Optina)大放异彩。
圣母进堂位于离莫斯科不远的城镇科泽利斯克(Kozelsk)两英里之外。据传说,最先创立它的人,是15世纪一个从强盗改过从善为隐士的人奥帕塔(Opta),有关它的文献记录最早可上溯至1598年。圣母进堂从来都不是一家大的和有影响力的修道院:在彼得大帝下令把它关闭的时候,全院只有16名僧侣。后来它重新开院,并在凯萨琳二世的世俗化政策下幸存了下来,不过,政府所开出的条件是:它不能收纳超过7个僧侣。1800年的时候,帕西西的一个弟子狄奥法内斯(Theophanes)来到圣母进堂,当时,院里除他以外,只有3个僧人,而其中一个是瞎的。后来,帕西西的其他一些弟子先后加入,而他们都是很积极想推广乃师理想的人。莫斯科的主教——他对帕西西怀有某种程度的尊敬——任命他们其中一个为院长。这样,在1821年,圣母进堂小修道院就正式成立了,而它先后出现的三位灵性导师——莱奥尼德(1768-1841)、马卡里乌斯(1788-1860)和安布罗斯(1812-1891)——把它的名气推到了巅峰。
② 启蒙时代强调理性、排斥宗教,故对于宗教而言,乃是一段黑暗岁月。——中译者注
③ 分别指凯萨琳一世、彼得二世、安娜·伊凡诺芙娜和伊丽莎白·彼得罗美娜。——中译者注
④ 教父(Father o Church):意为“教会的父老",指在神学上具有权威的早期教会著作家(公元2世纪至12世纪之间)。——中译者注
⑤ 位于俄罗斯西南隅,北、东、南三面邻乌克兰。
*
本文摘录自《隐士:透视孤独》 作者:(美)法朗士(Peter France) 翻译:梁永安
基督教隐士:沙漠圣父 箴言录 (6)关于 “顺服”|“虚荣心”
基督教隐士:沙漠圣父 箴言录 (5) 关于 “禁食”“贫穷”
印度修行精义:瑜伽慢跑法 附:WHO为促进健康推荐的的体力活动量
* ❈ *
圣.给乐葩.辛格(Sant Kirpal Singh)开示 精华录(一)
《圣·瑞金德·辛格语录》《灵性渴望》《神圣的灵光》《灵性珍珠-致开悟的生命》全集
《圣.瑞金德.辛格的教理》《挚爱之所》《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》
┅┅
┅┅
《宣隆大师传》《觉知生命的七封信》《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》全集
《天台宗纲要》《南怀瑾老师“静坐问答录”》《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》
《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》《禅观正脉研究(白骨观)》《圆觉经略说》全集
┅┅
美赫巴巴的故事(一)
《死亡好过一切》《去过天堂90分钟》 《再活一次,和人生温柔相拥》《我有死亡经验》
《影尘回忆录》《来果禅师自行录》《憨山大师的一生》《金山活佛》《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》
《纯印老人故事》《心定和尚讲故事》《辨喜尊者传记》《回忆苏格拉底》《灵性故事合集》一
《死亡九分钟》 全集 《生命不死---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》 全集
┅┅
《丹道修炼问答》《修真内景谈》《天仙金丹心法》《心法相映——丹道心悟卅年》全集
《陈撄宁仙学大义》《学仙必成》《邱祖秘传大丹直指》校注《余之求道经过--陈撄宁点评版》
《道家修真图详解》《黄庭经讲义》《陈老“所谓口诀不轻传”的原因》《口诀钩玄录》全集
❈
音流(Sant Mat)资讯整理:
https://santmat.kuaizhan.com/
音流瑜伽(Sant Mat)简介
http://m.santmat.biz/